当前位置:首页>
> 拜佛
  
拜佛
    末学以拜佛为日课已多年,当时不知道要求自己拜佛姿势要合乎自然人体结构、生理法则,拜后常觉得很疲倦、手腕酸、头晕、面色惨白,故感觉很困惑。后来,在一偶然的机缘里幸遇 证师父,蒙她慈悲指导开示,方知原来是姿势有误而导致,于是就发心从头学拜佛。
    学拜佛本来是很简单很容易,天真的小孩很快就学会了,而末学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把最基本的动作姿势改正,稍练熟练。因受旧习气老毛病的障凝,加上学习能力差,所以学得很慢也很吃力。说来极惭愧,重新学习才发现自己以前连最基本的站立合掌,乃至起身方法都不会。站是三节六曲,合的掌是参差不齐,敬礼—脖子如钢柱水泥,躬身—脊椎骨如铁壁,又拜时重心常在脚趾不在足跟,翻掌如翻船。乃至不知呼而拜下,吸而起立,故常常拜得上气不接下气,喘嘘嘘!
    回忆刚开始学拜佛时,全身是僵硬不灵活,筋骨是紧而不松,拜起佛来如老牛拖重车,稍用力即全身汗流如雨,才拜几拜,衣服全湿。
    在学拜中,常常抓不到要领—不知重心要在足跟,才合乎物理之自然重心。开始也不会用丹田之力躬身、退腹,连垂头看脚跟中点都不自然—不知俯首垂头要用自然力柔软垂下,只会猛使力,结果矫枉过正,又弄得脖子很酸!
    初学每拜一拜,从头到尾都要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是否正确,否则就会俯首而头不够垂(又偷偷仰头,后颈僵硬),弯腰而脊椎不后拱(腹不后退),甚至忘记呼吸。方法错误就会拜得腰酸背痛、头晕晕很辛苦,一点也没有法喜感!
    开始虽常错误'冤枉辛苦’(无法喜),还是满怀信心继续练习无止,立志非学好不可,即使需一年或两年的时间,也要学拜下去,直到身心能松、筋骨会软,每一拜都能自然、轻松、柔软、法喜充满!
    拜忏消业力量大,却因拜法不当,拜得很艰苦
    患病之后,体念到自己业障深重,而一切业障,从忏悔灭,于是就开始拜忏。我所用的忏本是夏莲居老居士晚年最后的著作《宝王三昧忏》,其中不但详细开示了忏悔的道理,要生起惭愧心,后不再犯,并融入了无量寿经的要义。黄念祖老居士说此忏本:'以法藏因行,为自典范,弥陀果证,作我依归....。寓理忏于事忏,人人皆可入手。’就以此忏为定课,每月拜一次。
    忏本前半,或跪著诵忏文或礼拜,约一小时,后半则称一佛名一拜,连续拜近三百拜。这对手术后的我,是一大挑战。每次拜忏之前,都要自己勉励自己一番,发一发大愿,鼓足勇气和精神,然后再拜忏。拜完之后,好像完成一件大事,但或多或少都会不适。莲友们看刚拜完忏的我,会问说:'啊!你怎么脸都肿起来了?’手腕因用力撑起会疼痛,脚也会酸痛,尤其开过刀的右腋下和右上臂也很难受,会胀痛。还好不至于痛到不能忍受,想想可忏悔消消业障,不仅是自己的业障,一切众生的罪业,甚至是谤佛谤法的重罪,亦皆代为礼忏,所以也就行之经年。
    欣闻有'拜三百拜也不累不喘’的拜佛方法,很欣慕却无缘获得
    前年暑假,听上道下证法师录音带,其中提到拜佛,说一次拜完三百拜,既不累也不喘,就好像刚刚拜了第一拜那样。心想:这真不可思议,若能如此就太好了。于是就把录音带听了好几次,照其中的提示,自己摸索著开始试拜,虽然改变了拜的动作,由于自己领悟不够,完全未能进入情况,不清楚法师是怎么一个拜佛方法。
    佛力加被,取得四页拜佛讲义,如获至宝,开始自学
    如是又过了一年,大概心里一直有这个祈求和愿望,终于取得一份拜佛的讲义,有四页纸,有分解动作,还有简单的图示,容易明了,如获至宝,仔细阅读之后,就依讲义的说明开始拜。果然比自己原来的拜佛方法省力多了。首先最大的改善二手的手腕不再痛了,脚也不那么酸了。虽然现在看来当时其中很多动作和用力的方法都还不对,不能自然放松,但已经有很大的改善。讲义上说拜佛是都摄六根、动中之定,才晓得不只是礼佛而已,还是一项观照自心的行法,只是不知该怎么下手去作。
    每天拜三百,爬山四小特无疲惫
    我从去年十月起每天拜三百拜,因为每天时间有限,拜佛的时间增加,就要牺牲运动的时间。曾经每天跑大安公园四十至四十五分钟,跑了一年。后改为快走配合拍手一小时,也约有半年左右。为了多拜佛,就停掉了这些运动。当然,曾经顾虑,如此会不会影响体力。但是拜佛拜得很欢喜,就不管那么多了。久未爬山的我,上个月特别选择了一个周日跟李丰医师爬山,来测测自己的体力。结果很高兴,随他们夫妇走完四小时山路,不觉得疲累,一路上也跟得上他们的速度,他们可是天天爬山的爬山健将呢!可见,拜佛能维持很好的体能。
    脊椎自然调整,整脊师大吃一惊
    阴历年前,小女从纽约回来,一下飞机就说溜冰跌了一跤,要作脊椎矫正。我带她去找一位熟悉的治疗师治疗,他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我们认识近十年。自己也顺便做矫正。谁知他一边做一边很吃惊地说:'谢教授,你不一样哦!你真的不一样哦!你的脊椎和旁边的韧带都不一样了。你有十个月没来,照过去,一定要一两个星期才能把脊椎调开,可是今天一下就全开了。’他问我,你到底做了些什么?我很高兴而大声地回答:'我拜佛啊!’。
    血压脉搏都不知不觉改善了
    开刀之后六年以来,血压都在90/60而脉搏也只有一分钟六十下。尽管努力作各种运动、打坐、吃中药,都未见改善。前二、三个星期,在我依上道下证法师拜佛方法每天拜三百拜约半年之后,随兴经过住家附近的小诊所,去请医师清一清耳朵。清完之后,看到桌上有血压计,就请医师量一量血压,结果出乎意料的,不是多年来的90/60,而是110/70。回到家就心血来潮自己测一测脉搏,脉搏也不再是多年来的六十,而是七十。这都是拜佛不可思议之功效。
    边拜边唱边听,边想阿弥陀佛,训练一心念佛,并使丹田有力不怕冷
    当拜佛的动作熟悉之后,就依法师指示加上唱诵佛号,每一拜拜下去吐气时唱一句六字洪名,起来吸气则不唱。开始也唱得很离谱,拜不到一半就没气唱了。想用二口气唱却又不想违反法师所教。就硬著头皮一口气唱,每唱一句之后,总要趴在阿弥陀佛面前,大喘三四口气才缓过气来。有一次唱到没气还拼命唱,结果右边胸口闷痛了一天。这下子就不敢强自妄为,而做了两个调整:(一)拜前深吸气,吸得很满很满再拜唱。(二)拜下去,若实在气不足,就再吸一口气唱。如此拜了二个多月,就变成不必刻意深吸气,也能够很自然地一口气唱完。配合呼吸拜佛,很快全身发热。我直说今年冬天不冷,后来发现,或许是拜佛的效果,以前冬天我穿的衣服总比我先生多,现在却发现,常常我只穿了衬衫和背心,而他却穿著厚夹克。另外,参加寺庙早晚课或打'佛一’时,发现自己唱诵的声音比以前宏亮有力多了。其实,更大的收获是拜佛时专心地唱,专心地听,专心地拜,专心地想阿弥陀佛,能训练一心念佛,增长定力。一心向往成为一个老实的念佛人,这是我醉心于拜佛的真正原因。
    艰苦变欢喜,越拜越轻松,疼痛不药而愈
    依上道下证法师的拜佛方法拜佛,我的亲身经验是的确很省力,能摄心也能比较放松,一天拜三百拜,不再是一件艰苦的功课,而变成很欢喜的功课。有时,搬了重物,右臂右肩已很不舒服;或是已经上了六节课,很疲累,晚课还有一百五十拜,坚持拜下去,每次都很惊奇地发现,大约二十至三十拜之后,右臂右肩的不舒服反而消失了,人也不觉得疲累了。
    礼佛方法及观想
    1、佛者'觉’也     ●拜佛是'觉性’之开发,非'盲目崇拜’,亦非'惯性动作’。[不知不觉被原来习惯性动作拖著走]。
    ●拜佛要培养'回光返照’之能力。
    ·使'觉性’在'惯性’之前起用,而非一般之运动。故须时时观照'当下之动作’。因此拜佛中注意'勿闭目’。
    ·始终收摄眼神,观照自己—'观自在’。
    ·视力集中于中线。
    ·须知道自己'正在作什么’。[犹如顶上有佛在观自己]
    ·不可'糊涂不觉’。[拜'迷’,非拜'觉’也]。
    ·须都摄六根,不可散漫上下。
    2、立如松,正而松
    ●两脚以'前八后二’站立。
    ●顶天立地—立如松。
    ·以'足跟’支力,深吸气,全身放松。
    ·检查'足趾’—完全放松。
    ·头如悬钟,空灵端正,耳对肩中。
    后颈贴衣领,收下巴[颈椎—胸椎对直]。
    ·由足跟中点—脊柱—顶门上,仿佛一线拉直。
    ·下颌关节放松,勿咬牙切齿,舌、软齶、咽喉,都要放松柔软。'舌尖’顶于上齶。'舌根’上空,如含一团空气。[如此,唾液腺之'开口’通畅,鼻中—咽喉气道亦通畅]。
    ·松则气脉通,顶上清凉,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3、合掌[摄心]
    ●双手合掌当胸[肩臂放松]。
    ●'拇指根’对齐'膻中’穴。
    ·['膻中’穴,在二乳尖中点]。
    ·'手’勿压迫'胸’[约离一公分]。
    ●自己观照检查,五指并拢端正向上。[小指很不易合好,须用心观照,心散,则小指开]。
    ●手虽端正,而很松柔[勿紧张]有如左手贴右手休息,右手贴左手休息。
    ●深吸气,肩放松,腋下留些空间[腋勿夹紧]。
    ●保持端正放松,吸气充满状态。
    ●收摄眼神,观两手合缝[中线]。
    ●进观'后鼻孔’中道之气息。
    4、俯首[反观]
    ●柔软垂头敬礼
    ●头如成熟稻穗低垂,至'下巴贴胸’,颈放松完全不用力。[开始若不能做到,即是'颈肌’长期僵紧缩短,只要放松,多练几次—'有如瞌睡般,头自然松落,完全不著力的动作’就可放松拉长颈肌]。
    ●仍收摄眼神,反观自己,拜佛是修习'动中定’—在动作中,眼前'境’虽变动始终都摄眼神于中。[都摄六根]
    5、躬身[脊椎向后拱][谦退]
    注意:并非向前弯腰[重心偏于'趾’]。而是向心躬身[重心保在'跟’]。
    ●立定脚跟[趾松灵,不载力]。
    ●垂头,观照中心线,观照自己如何动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动作。如仰卧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后,使脊椎向后拱起。[腹'脐’可退一尺]。而手臂松、不动。
    6、松肩[放下]
    ●保持垂头,躬身。
    ●合掌之手,对准'跟中’下垂。
    ●掌仍合好,沿中线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双肩拉下,拉开。
    消除平日肩背紧张之障碍。[手下垂对准足跟中点,尚可作为指标来检查,身是否已充分后退]。
    以下7.8.之连续动作是手触地〈跪前〉瞬间之'过渡动作’。虽很快就过〈约三秒〉,但对保持重心不动,及开发'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过,须明白观照。
    7、曲膝—躬身而降[恭敬—柔软]
    ●持续以上俯首—躬身—垂手。
    ●保持小腿垂直而曲膝,直到手触地。[仿佛后有椅子,而小腿贴靠椅脚,向后'坐下’般。]
    ●眼神专注中线[二跟中点],'脐’沿此中线,直下趋向'跟中’直到手能触地。
    ●柔软分手[在小腿旁],手心转向后方便按地。
    8、按地跪下[谦恭到底]
    ●至双手指尖触地,可以'手’作支点时,足跟才离地,以膝著地,跪下。[跪之瞬间—脚底和脚趾间的'关节’会充分拉开,每只脚趾之筋都拉到,运动到了。]
    ●手按地之恰当位置,是让膝跪下时,正好指尖齐膝。
    两膝分开些[约开5公分][不必太开,以免趴下时脊椎塌下。]
    ●膝一到地,手即放松[柔软][不白费力僵持,始终保持单一重心—一心]
    9、跪坐放松[狂心歇息]
    ●坐下—足底向上呈'V’字,二大指轻轻相接触,而不相压,坐在二足跟之'内侧’,跪著坐定,以体重压开二足跟。
    [可拉开踝关节,刺激'淋巴反射点’]。[此时重心仍在'跟中’]。
    注:'跟中’—二足跟中点。
    10、伸手迎佛[背尘合觉]
    ●坐定、重心在后跟中,身放松。
    ●保持垂首[勿抬头]。
    ●双手柔软,向'前方中央’伸直。[方向如图]↗↖[双手指尖贴地滑行]
    ●手虽'伸直’而'松柔’,不僵硬,但有拉开二肩之拉力。
    ●此时是小腹向地面贴近,上身松柔。[力在丹田]
    11、五体投地(深投觉地]
    ●坐定[跪姿][保持重心在后脚跟中]。
    ●以'中指尖’为支点,按地。
    ●两肘,向'外’'前’方撑开,顺便贴地,肘对齐耳孔。二肩拉开[肩背平]勿耸肩局促,腋下拉开[放大心量],[加大肺活量]指、掌、完全平贴于地[平等心]。
    ●撑开肘之同时,上身也趴下,—'印堂’向'下’方贴地。[不必太向'前’趴,向'下’即可,使脊椎向上拱起]。如此方可作彻底深呼吸。[太向前趴,腰背肌肉会紧张,而迫使腰脊向腹部塌入,造成呼吸、及血流神经之压迫和障碍]。
    ●此姿势 顶门—脐—跟中 约呈一直线。
    12、翻掌接佛[转凡成圣]
    ●先轻轻半握拳[由小指带动]
    ●在将手掌翻转向上,如莲花开,如掏心供佛。[此表决志转变自己,向佛学]。[翻掌时,尽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倾斜],但勿僵持使力,须立刻放松,使手指如莲花瓣轻柔]
    ●以此'莲手’承接佛足。双手约于头前'一拳’处,双手中指约距4寸,手指虽松,而须整齐柔软。
    13、与佛会心 生佛交彻
    ●翻掌接佛时,观想佛立于我莲手上接受礼拜,此时与佛会心一笑。
    ●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顶门直入,充满全身心。[此时全身放松,微笑自然彻底深呼吸]。[由外可见,全身如充气般鼓起,甚至两'腰胁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胀之吸气]。
    14、恢复跪坐[欢喜信受]
    ●接佛后 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带动][领受佛力]
    再翻掌向下[平贴地面][平等布施]
    趁吸气之势—[自然吸,非刻意吸]
    由顶上拉起,恢复跪坐,手亦收于膝旁[指尖齐膝]。[由顶上拉起,如木偶之吊绳被拉起(被佛拉起),全身松,不用力,并非靠腰背使力坐起来]。
    15、跪翻脚掌[欢喜起行]
    ●以'膝’作支点[双手于膝旁稍扶而已]。
    ●由顶上中线拉起,自然臀离坐,使脚能灵活翻转'V’变'八’。[身放松才能灵活][肩、手勿沉重载力下按]
    翻法如图:
    ┌二大趾向外点地[距8寸] └二足跟向内靠拢[距2寸]
    [目的是使站起时,脚之位置如最初站立之'前八后二’,如此才能立于原位]。
    16、恢复立姿[坚固不退]
    ●趁著吸气之势[非刻意吸,是自然吸时]。[如木偶被拉一般]—被佛,由'顶上中心线’拉起来,很松灵,瞬间就恢复立姿。
    [起立完全不费腰肌之力,亦不是靠双手往下按地之力,而是'顶上拉力’。头始终在最高点,须用心体会此起身之要领—是如由顶上拉起般,心勿挂碍身体其他各部位]。
    注意:不宜先抬臀部,后抬头,如此则腰很吃力,腰酸背痛。
(本文已被打开过3876次)    
  

      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本网站转载于网络的资讯内容及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更正。若未声明,则视为默许。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本网站所转载的资讯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